食物安全、人類健康都與土壤健康密切相關。今年全國兩會期間,全國人大代表、致公黨江蘇省委副主委、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沈仁芳建議,盡快啟動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,對我國土壤進行“全面體檢”已成為當務之急。
據悉,距離第二次土壤普查已過去40多年,我國經濟與農業快速發展導致土地資源利用方式、規模和強度等都發生了巨變。
沈仁芳認為,當前,我國城鎮化加速占用優質耕地,化肥、農藥、農膜使用量位居全球第一,集約化高投入的蔬菜和果樹種植面積增加6.7倍,土壤養分嚴重富集,主要農田土壤pH值平均下降0.5個單位,新污染物風險增加,土壤安全風險加劇,生態服務功能顯著下降。
針對當前形勢,沈仁芳說,我國土壤資源家底不清、狀況不明,嚴重制約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綠色轉型。實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,對我國土壤進行“全面體檢”已成為當務之急和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大戰略需求。目前,我國已建立了結構合理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土壤科技隊伍,具備了開展土壤普查的先進技術支撐體系,實施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條件已經成熟。為此,沈仁芳建議組建全國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委員會,由國務院牽頭統一組織各部委,建立土壤普查部委聯動機制,負責頂層設計,全面統籌、指揮、協調和監督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。
沈仁芳還建議,建立“國家—省—縣”三級土壤普查隊伍,形成頂層設計—監督指導—逐級落實的工作機制;建立國家土壤資源樣品庫,創建數字檔案,實現土壤普查資料的永久保存和數字化、智能化管理;完善定期土壤普查制度,定期發布國家土壤資源戰略報告。此外,加強土壤普查與數字信息技術的鏈接,將土壤普查與北斗全球定位系統、衛星和無人機遙感技術、5G等數字技術進行有機融合,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的土壤普查與監測體系,創新數字技術產品,支撐我國土壤資源可持續利用,提高耕地產能和生態服務功能,推動農業現代化建設。
|